指揮中心疫情說明會每天都會報告中症、重症以及死亡的人數,其中公布的死亡名單分析會列出疫苗接種紀錄,若是沒有注意的話,第一眼看到這個數字很容易被誤導,舉例來說,2022年6月9日的確診死亡名單共211人,其中未曾施打疫苗者佔最多數(83人; 39%),其次為打三劑疫苗者(74人; 35%),很多人會根據這個結果認為,打三劑死這麼多人,打第三劑根本沒用。但萌博士要在這邊跟大家說「這是天大的誤會阿~😭」,因為現在接種三劑疫苗的人數接近七成,已經有這麼多人打三劑疫苗了,死亡個數當然也會變多,所以真正要計算死亡率的時候,正確選擇分母是很重要的!

首先在計算流行病學的指標時,需要先將全台人口分為無接種、接種一劑、接種兩劑與接種三劑疫苗,再分層觀察其確診數、中症數、重症數與死亡數,計算方式如下:
․接種X劑疫苗之確診發生率=接種X劑疫苗之確診人數(B)/接種X劑疫苗之人數(A)
→由於台灣並未公布輕症者疫苗接種狀態,無法得知各層(不同疫苗接種狀態)的確診數,因此無法計算。
․接種X劑疫苗之中症發生率=接種X劑疫苗之中症人數(C)/接種X劑疫苗之人數(A)
․接種X劑疫苗之重症發生率=接種X劑疫苗之重症人數(D)/接種X劑疫苗之人數(A)
․接種X劑疫苗之死亡率=接種X劑疫苗之死亡人數(E)/接種X劑疫苗之人數(A)

上列表格整理2022年05月29日至2022年06月04日台灣確診、中症、重症與死亡人數,分別計算上述三項指標,從下圖可明顯看到不論在中症、重症或死亡,未施打疫苗或僅施打一劑者風險最高,其次為打兩劑者,打滿三劑風險最低。

儘管接種第三劑仍可能被感染,但國外早有許多研究證實接種第三劑能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,此外根據丹麥的家戶研究更發現:
(1) 當你的家人確診,若家戶成員已接種三劑疫苗,相較施打兩劑者可降低46%的感染風險,但若未接種疫苗與接種兩劑者相比可能增加4%的感染風險。
(2) 當你本人確診,若你已接種三劑疫苗,傳染給家人的傳播風險與接種兩劑者相比可降低28%,但若未施打疫苗,傳給家人的傳播風險與接種兩劑者相比將增加41%。

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接種第三劑還是好處多多的唷!本週跟大家介紹這些流行病學指標的計算後,大家有沒有更加瞭解了呢?萌博士希望藉由這種方式來教導大家正確解讀數據,不要被每天公布的數字給迷惑囉😉。